来源:人民网
5月5日,河北省武安市委宣传部发布消息:当地收养孤儿的“爱心妈妈”李利娟因涉嫌扰乱社会秩序、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,武安市公安局依法对其实施刑事拘留,4日李利娟的爱心福利村已被相关部门取缔。经初步调查,李利娟多次利用手中的残疾孤儿和弃婴敛财,其名下有多处房产、数辆豪车,存款2000多万元、美金2万元。
该消息经媒体报道后,引发舆论强烈关注,三年未年检,为何官方未介入?118名孩子具体安置情况怎么样?李利娟敲诈勒索具体案情如何?一个个待解的疑问让“爱心妈妈事件”迅速发酵。截止到8日晚8点,腾讯新闻网转载的相关新闻获得10797条评论,网易新闻网转载的相关新闻获得7218条评论;@头条新闻发布的相关微博获得6007条评论,@人民日报发布的相关微博获得1830条评论。
一、舆情发展脉络
舆情产生:5月5日,澎湃新闻网发布《河北武安爱心村负责人李利娟被拘,名下两千余万被查封》一文,引发舆论强烈关注,随后,多家媒体转载该篇报道,网民也纷纷留言评论,舆情迅速发酵。
舆情发展:5月6日,“北青深一度”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《“善恶”李利娟》;5月7日,《北京青年报》刊发《“爱心妈妈”李利娟的“滑铁卢”》,舆情持续引发关注。
舆情高涨:5月7日,@人民日报、@环球时报、@界面、@头条新闻等多家媒体官方微博发布相关信息,并获多条网民留言。此外,针对该事件折射出的种种问题,多家媒体发表评论,《检查日报》评论认为,慈善事业应在法律框架内开展。
二、媒体观点倾向性分析
观点一:三年未年检,相关部门为何未能早日介入
5月8日,《羊城晚报》刊发《“爱心妈妈”被刑拘,多问几个为什么》称,“越是如此剧烈的转折,如此强烈的反差,就越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——比如,爱心村三年未参检,已经违背了相关规定,那么在此之前,当地的相关监管部门为何未能早日介入?早在2013年,民政部等七部委就联合下发通知,要求着力解决民办机构和个人收留弃婴的问题,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收留弃婴。可李利娟多年来仍能顺利收养弃婴,并为其成功办理户口。李丽娟及其爱心村是如何能够继续‘违规’操作的?”文章还质疑道,“李丽娟及其爱心村的所作所为,置于监管层面,是否伴随着某种暧昧的态度?”
观点二:凸显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
5月8日,《钱江晚报》刊发《“爱心妈妈”丑事暴露,凸显慈善监管缺位》表示,“客观而言,李利娟的问题能‘做大’并持续很久,必然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乏力有关。当然,这并不等于相关部门不管、不理,有些情况下,相关部门需要一些‘面子工程’,需要推出几个公众形象很好的‘人物’来,甚至可以被看成政绩的一部分。至于其根本上到底能不能经得起考验,反而被人所忽视。另一种情况是,明明知道存在问题,但还是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,这或许与监管失职有关,但也可能是刻意为之,这就又回到了上面一种情况。”
观点三:慈善事业应在法律框架内开展
5月7日,《检查日报》刊发《李利娟爱心村被取缔:慈善事业应在法律框架内开展》称,“尽管案件调查才刚开始,离最终给出司法定论尚有距离,但曾经新闻中的‘爱心妈妈’变身犯罪嫌疑人,对公众的心理冲击不可谓不大。考虑到曾有不止一个民间收养机构出现过始于爱心、终于违法的现象,对于本案的调查和今后民间爱心行为的引导而言,有必要提醒的是:慈善事业一定要在法律框架内开展,绝不允许有打着爱心的旗号行违法犯罪的行为,其会一朝毁掉公众对慈善的基本敬意,误导人们对慈善的认识。”
观点四:民间慈善事业亟待规范
5月7日,澎湃新闻网刊发评论《“爱心妈妈”成嫌犯:让爱心的归爱心,法律的归法律》称,“李利娟事件后,最受伤的可能还是民间慈善的形象和信心。民间收养行为当然需要规范,但也不能一概否定,如何引导和支持民间慈善事业规范、有序发展,让社会爱心不再‘跑偏’,仍是需要思索的。”
三、网民观点倾向性
网民观点倾向性(抽样:3370条)
认为李利娟把孤儿当赚钱工具(63%)
@用户3296723:就一点:拒绝公安机关给婴儿采血DNA,导致丢失的婴儿无法找到父母,就这一点,就可以看出这人蛇蝎心肠,压根就不想把小孩放回到父母身边,而是成为她赚钱的工具!
担忧孩子未来(16%)
@六王爷完颜洪烈:抓她可以,但是那一百多个小孩怎么办?如果把她带走以后,那些小孩的生活大不如前,我宁愿法律放过这个妇女。
@大吉大利哥:我只关心,如果这些孩子没有她,能不能活得这么好?
认为正义不会缺席(13%)
@表情包小仙女-:正义会迟到,但是不会缺席!
希望媒体公正报道(8%)
@七朵花花宝贝:事实还没查清楚,请不要误导性报道。我相信她比贪官好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