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周刊讯 据人民网 两室一厅的房子自带跑道,这样的户型图你怎么看?在上海,一套在售二手房这几天刷爆朋友圈。房产交易平台工作人员介绍,交易信息才挂上网十多天,已有不少买主前来“看稀奇”。
看稀奇者虽多,却不见有人出手购买。哪怕售价比周边均价低出一截,有诚意者依旧寥寥。原因不言自明:这样的房子到底怎么住呢?
一名室内设计师就在朋友圈里倒苦水,声言遇到这样的户型他也感到很绝望:“同是搞设计的,你们建筑的何苦为难我们室内的?”前期的建筑结构存在问题,后期装修时,再厉害的“梦想改造家”也无法弥补。
据报道,自带“跑道”的房子,其“跑道”实际是公用过道,前往次卧要经过公共区域,这无疑大大增添了这套房子的奇葩指数。随后,朋友圈里陆续展示出了各种奇葩户型图。除了跑道户型,还有马桶户型、订书机户型、日不落户型,不一而足,赚足了看客的眼球。
必须要问一句,这样的房子究竟是怎么设计出来的?设计师在画图纸的时候考虑过业主的感受吗?
其实,这锅只让设计师来背多少有些冤枉。普通人尚且能一眼看出问题,操刀设计的专业人士能不懂吗?要怪,还是得怪主导设计思路的开发商。
也许,当初在设计的时候,开发商看到的只有面积,以及与面积对应的利益,而根本没有考虑扭曲的造型给住户带来的各种不便吧!跑道也好,马桶也罢,算起面积来,它们的确有一套房子的大小,可以正常到市场出售。这样的房子虽然是住宅建筑的“边角料”,却是一块开发商割舍不掉的肉,它们哪怕贱价出售也不愿白白舍弃。
“房子是用来住的”,这句常识之论重复了这么多遍,还是有人不理解其内涵。在一些开发商眼中,房子成了等同其业绩的数字。它们竭力在有限空间里寻求最大利润,把每一平方米转化为经济利益。在高房价推波助澜下,奇葩户型自然层出不穷。
此情此景,让人想起了去年某地走红一时的“过道房”。尽管两起事件表现不同,性质却类似,都折射了高房价主导的房地产业生态。
然而,并不是说价格高了,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降低产品水准了。赚了那么多的钱,就不能认认真真把房子给造好吗?如果连最基本的居住功能都满足不了,那么住房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?那些推出奇葩户型的开发商,尤其需要思考上面的问题,领会“房子是用来住的”深意。
诚然,凭借地段优势和价格优势,无论是“过道房”还是“跑道房”,也许终究能找到接盘者。但是,这样的交易跟挂羊头卖狗肉已没有什么区别,卖家卖出去的不是拥有居住功能的房子,买家也不把居住当成购买的主要目的。
围绕住宅设计有不少规范,例如建筑层高、间距等,一般来说开发商不敢明着对抗规定。但是,奇葩户型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,再次说明一有空子就有人想使劲钻进去。当常识被遗忘,怪相势必发生。捍卫常识,不仅要依赖健全的规章制度,也扎根于人心对良知的敬畏,以及对基本价值秩序的坚守。设计出奇葩户型,不是专业水平出了问题,而是颠倒了价值秩序,赤裸裸地冒犯常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