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!微博“高仿号”诈骗
法治周刊讯 据新华网 近期,全国多地网友遭遇微博好友“高仿号”私信诈骗,有的被要求替国外好友买机票,有的则被要求垫付行李托运费。犯罪分子搜集并研究目标受害者的社交习惯等信息,伪造真假难辨的高仿微博账号,实施精准诈骗,给上当受骗的用户造成了财产损失。
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,微博“好友”发来私信,自称手机被限制国际漫游,要求帮忙代付机票款等一个个并不高明的骗局,却让越来越多的人受骗,这是为什么呢?这种骗局有什么特点?如何才能有效防范此类骗局?
受害者建“互助群”
今年3月,受微博“高仿号”诈骗的受害者成立了互助群。目前,群里已有150多名受害者,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份,受骗的金额从4000元到数万元不等,总额超过230万元。梳理这些受害者的受骗经历,会发现这类诈骗的共同特点。
不法分子通过仿制微博账号来实施诈骗,多数被仿冒用户近期都发布过定位在国外的微博。骗子盗用用户微博头像,并取一个极其相似的微博名。该用户的关注列表及最近互动的用户都会被加入“高仿号”的关注列表,成为骗子实行诈骗的目标。“高仿号”不仅名称与原账号高度相似,头像、简介也几乎完全一致,他们熟知账号主人的所在地和生活状态,甚至会在私信聊天中刻意使用原账号微博中用过的表情——这些信息均在微博上公开可查,也是众多受骗者会误信“高仿号”的重要原因。
微博作为一个公开的社交平台,犯罪分子会专门研究目标受害者的社交习惯等信息,实施精准诈骗。用户很难辨别高仿微博账号真假,因此很容易上当。而诈骗者发送违法信息时,平台方又很难对“高仿号”进行识别和处理。
几招看穿“高仿号”
其实,揭秘微博“高仿号”诈骗过程,不难发现,防范微博“高仿号骗局”其实有“技”可寻,有“巧”可使。比如,要核对微博号名称,假号和真号有时候相似度高但不可能完全相同;假账号的“全部微博”里仅有一两条信息,常用的真账号应该有很多信息;骗子主要利用真博主在国外电话打不通的状态,用微博私信“帮你代购”“问时差”等来解除戒备心,对此更要提高警惕;要有基本常识,一是网银收钱不受限,二是一定要通过微信或其他通讯方式核实事件真伪。
信息诈骗案万变不离其宗。当信息诈骗换副面孔出现的时候,网友们是否有能力甄别并拆穿呢?
一位多年专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民警给出防范信息诈骗提示:要核实对方身份,骗局大都给受害人设定一个让人不会去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的环境,再让你汇款;要理智地对待非接触式的环境,遇钱则问、遇钱则核。如果一旦发现遭遇信息诈骗,受害人应当保存聊天记录等资料,并第一时间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。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,注意保护验证码等信息,不轻易给他人转账,更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指令。
信息安全需维护
微博“高仿号”诈骗是网络诈骗的新手段,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严重损害公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,扰乱社会公共安全秩序,因此必须严厉依法打击。中国的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四十九条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都分别对不同程度的诈骗行为制定了惩罚标准,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。公民可依法维权。
立法部门要不断完善立法,执法部门严格执法,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,加强网络内容建设;要提高信息化水平,掌握核心技术,建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,及时查补网络安全漏洞;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,弘扬主旋律,激发正能量,综合治理网络生态;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和普及教育,提高公民保护个人信息和防范诈骗的意识。
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。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,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。社会各界应携起手来,共同严厉打击网络不法犯罪行为,为网络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。(本报记者 贾平凡)